通过多年的厦门ISO9001认证咨询咨询,我们发现,上述企业的固有缺陷,是由其对认证咨询缺乏真正的了解等深层次因素造成的。
1.获证目标仅为拿证
小微企业在产业链条中处于辅助和弱势地位,相关方(客户、政府和主管部门)对其影响较大。部分企业完全是因为客户的要求而认证咨询,以取得证书为目的。虽然,企业也希望在取证的同时完善管理,但其目的性让企业更多的关注是否获得证书而非提升管理。
认证咨询需求决定认证咨询态度,这些企业重视获证而不重视体系的持续保持和改进,也就不难理解了。
2.咨询师角色错位
体系的建立应是以企业为主体,咨询师的定位应是“咨询”而非越俎代庖。但在实际运行中,由于有些企业高层对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实际意义的不理解及部分咨询机构的误导,使企业盲目追求简单、方便、快捷取证。在推行标准时,把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工作完全交给咨询公司一手操办。公司内容各部门对认证咨询体系的参与程度不够,导致了许多企业的质量手册(包括程序文件)的内容雷同的多,有企业个性的少,文件的适宜性和有效性不够,对体系的指导性不强。
在实际审核的时候,明显感觉到接受审核的人员对标准不熟悉。企业提供的文件、记录,都有“咨询师”代劳的痕迹。
3.体系并未融入实际运行
前面已经谈到,小微企业往往是因为客户及相关方的要求而认证咨询,甚至在招投标前才匆忙认证咨询,对企业导入厦门ISO 9001认证咨询标准缺乏长远规划。造成部分小微企业只重结果,仅求拿证,而且要求“快餐”和“速食”,很少考虑体系在企业的实际应用效果。
按有关规范要求,体系认证咨询至少在正式运行三个月后,并且完成了内审和管理评审后方可实施审核。但有部分新认证咨询小微企业 ,急于取证,虚报了体系运行的时间,或者建立体系后没有有效的运行。
在审核中能够明显地感觉到,企业没有足够的人力资源保证认证咨询体系的实施,推进认证咨询的主管人员对标准的理解不到位,没有足够的时间及精力进行日常推进。基层人员对标准不清楚、不熟悉、不理解。
4.最高管理者及管理者代表履职不到位
公司的最高管理层没有积极主动地在体系中发挥领导作用。部分最高管理者对推行质量管理体系的态度体现出“两多两少”。即,安排任务多、亲历亲为少;希望拿到证书的多、要求融入管理的少。
管理者代表的履职问题体现在:企业往往委派一个临时能腾出时间与精力去应付认证咨询、却无质量管理经验与专业知识的人员任管理者代表;或者管理者代表不管理,责任心不够,不能履职。另一种情况是,企业没有对管理者代表进行与其岗位相适应的明确授权和任命,或授权不落实,难以履职。部分管理者代表的实际职责就是对外联系,保证审核过关,甚至有的管理者代表戏称自己是“一天代表”。
5.全员参与程度低
厦门ISO 9001认证咨询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绝不是一个人或几个人的事情,必须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全过程的培训,使全员认识到实施体系的重要性。但遗憾的是,因为部分小微企业对体系的重视程度不够、质量培训机制不建全,使 企业员工、特别是生产一线员工对厦门ISO 9001认证咨询标准知之甚少,难以保证体系在基层有效运行。
同时,基层员工的流动性过大。具有一定管理和操作经验的员工不稳定,也严重影响了体系在基层的贯彻和实施。
以上问题,都使体系的实施难以保证全员参与。
6.对认证咨询的错误理解
对部分小微企业来说,厦门ISO 9001认证咨询标准认证咨询更多地被企业作为向顾客提供产品和服务时在“质量”方面的资质证明,并没有真正作为一个管理工具被企业各级人员广泛认识和运用。
部分企业错误地认为,通过审核就是过关,认证咨询就是获得一纸证书,仅仅是自己花钱买来挂在墙壁上给客户看的摆设。将认证咨询习惯地看作是新的行政性检查、评比、验收,因而对认证咨询工作也习惯性的采取应付态度;不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梳理和优化管理流程、完善制度和方法,而是为通过审核准备资料、记录,以通过审核为目的。
同时,在审核中,接受审核的人员缺乏与审核员主动的沟通和交流也影响了体系的有效性。
7.认证咨询效果不明
少数以经济效益为目的的认证咨询和咨询机构,为了追求更多的客户,放松了对认证咨询企业的咨询和审核要求,也有一些企业以取得认证咨询证书为目的,不理解厦门ISO 9001认证咨询标准的真正要求,没有建立起有效运行的质量管理体系,自然难以取得实际的效果。因此,企业更加认为体系只是一个摆设。